【放映室】Eating Out_ㄜ...,吃重鹹是很快膩的...

Eating Out_USA_2004

Directed by
Q. Allan Brocka

Writing credits
Q. Allan Brocka

私評:7.0/10


一般說來,有兩種片子我比較難給分數。

第一種:
片子本身有很好的創意,劇本也寫得很流暢,但就是執行效果太差!不是燈光打得很爛,就是收音爆差,再不然就是選錯了演員之類的。像是【Denied】這一部片子。

第二種:
片子本身是沒啥創意,但中規中矩地表現得還不賴,其間更有幾幕戲令人期待結局的發展為何。但關鍵就在於,它結束前的大高潮居然鳥掉了!【Eating Out】對我而言就是這種片。

第一種其實分數沒那麼難打,大抵上只要我喜歡那個idea,我就覺得它是一部你有空可以看看的片。但第二類就很掙扎了。明明前半段表現得還不錯,為什麼對於劇本就不肯花心思呢?讓最後的一場戲鳥掉整部片,感覺就像跟帥哥耳鬢廝磨後,扒光了往床上躺去,卻發現他挑逗沒兩下就早洩了是一樣地尷尬

【Eating Out】敘述一位主修政治科學(poli-sci是這樣翻嗎?)的猛男帥哥Caleb (Scott Lunsford飾演),排了24天之後終於可以跟他心儀的對象Tiffany來上一炮,卻發現他實在是太菜了!(劇中Tiffany希望來一場邪惡低級的電話工人性侵害記,沒想到過程中她以為Caleb要射了,所以假裝高潮;而Caleb則是被Tiffany不斷攀高的叫聲所騙,也以為她高潮了,所以配合地演了一下射出。這一段讓我一直聯想到【When Harry Met Sally】,屬於惡搞級)被炒魷魚踢出門的他回家後,還得面對他的同志室友Kyle(Jim Verraros飾演,他好像是American Idol出身?)對他陳述的"小秘密":當個Gay可以把到他當初所有心儀卻弄不到手的女生,而且是輕而易舉的。

被這個小秘密搞得疑神疑鬼的Caleb,在一場派對上遇見了Gwen(Emily Stiles飾演),陰錯陽差之下決定聽信Kyle的計畫,假裝自己是個Gay好藉此接近這個faghag(迷戀同志的異女)。

但事情若真的這麼順利就好了。Gwen最要好的同男朋友Marc(Ryan Carnes飾演,他有演出【Desperate Housewives】)居然對Caleb一見鍾情?該死的是,Kyle可是迷戀了Marc好久好久。這下子該怎麼辦才好呢?

【Eating Out】就是在這麼一個有趣的情況下展開。姑且不論當個Gay是不是真的可以把到所有女孩子,但可以肯定的是,在劇中Caleb那種蒙懂無知的樣子,的確吸引到了Gwan和Marc。劇中第一場高潮戲出現在Marc和Caleb出去約會一天後,回到Marc家(而且還跑去租影片喔!Kyle聽到都快氣炸了!「租影片回去看等於是你要跟他做愛啊!」Kyle大喊),Gwan因為Marc一直未跟他報告進度,搞得她不能決定要回家還是要待在外婆家而打電話回去,卻因此與Caleb發生了phonsex。我認為這一段表現得非常好,Caleb是喜歡女孩子的,所以即便他跟Marc親過嘴,也對他產生了好感,但一開始的時候Marc趁機摸了他,他的反應還是很激烈。一直要到他受不了Gwan的一再引誘,加上他自己也迷失在自己的幻想裡,自然而然地跟Marc「發生關係」,我認為這一段拍得很不錯。如果再加上一開始時Marc跟某個帥氣的男生在倉庫裡「即將」發了一場xx的場景調度,我認為導演非常「撒必死」地照顧喜歡看帥氣的、健壯的,令人臉紅心跳的親密鏡頭的觀眾。也因此,當Caleb與Marc發生關係,很尷尬地回去,卻在路上遇到Gwan而又xx了一次時,整個故事到了令人期待的地步。

想想,Caleb對於自己是不是同志開始感到疑惑(因為他和Macr的那一次感覺不賴!),卻又還是喜歡Gwan這女孩,加上他最後還是被室友Kyle發現背叛了他,與Marc有上一腿,故事的走向其實有很多面可選擇。

但導演卻顯然地想要大團圓的結局。Marc因為對Caleb念念不忘,一大早就打電話來,定下飯局後,Caleb不得不對Kyle坦承以對(實際上是希望他幫忙張羅飯局),沒想到來的人卻不止Marc、Gwan,竟然連Caleb的父母都出現了!當然最後Gwan識破了Kyle的意圖,原來Kyle希望Caleb的父母一到,即便Caleb是真同志,也會選擇跟Gwan扮成一對,如此一來,自己自然就可以跟Marc「光明正大」地在一起了!但沒想到Gwan先發制人,居然幫Caleb出櫃!故事越搞越混亂,不僅Caleb父母聽到這消息的態度「絕對是矯飾」,之後當Gwan戳破Kyle的謊言時,Marc居然表示他對Kyle有好感,而且還是「從很久以前就這樣了」?

天啊~,導演是不是認為觀眾都是瞎子呢?Marc從來就沒有對Kyle表現過好感。即便他叫錯Kyle為Kevin是故意的,想引起他注意,但當他煞到Caleb時,他可是從沒偷瞄過Kyle對此的反應如何。再加上劇本的不連戲,Marc很明顯地是在晚餐時才對喜愛音樂的Kyle有好感,而且他進去安慰的動機是因為Gwan和Caleb都一致認為Kyle絕對是那種他不會正眼瞧上一眼的對象,怎麼會變成一進去就告白?

整部戲就因為這種很明顯的故事安排太差而讓人搖頭。明明有那麼多帥哥,那麼多年輕的肉體,那麼好的前半段,怎麼會走到這種睜演說瞎話、自己喊爽的地步呢?而且還得過六個獎耶!外國人是怎樣,只要有帥哥露點可以喔?殘念~

不過這部片因為帥哥多,前半段其實表現得還不賴,算是有空可看的片子。到是有沒有人知道,那個跟Marc一開始在倉庫準備xx的帥哥是誰啊? 我個人覺得他是裡面最帥的一個,而且還說了一段我還滿喜歡的台詞,超好笑!


I don't kiss. Kiss is the 99.9%!


You can play with my nipples if you want!

官方網站

Comments

  1. 我說親愛的,8月的影評有犀利,一些我以為你不會說出口的話這次倒是耍的很溜呀~
    ...但我承認我看的很過癮!
    我看你可以憑著這股狠勁解決最近一連串「雲淡風清」的事~*kiss**kiss*

    ReplyDelete
  2. 我把自己搞成匿名了...你可以用我的吻認得出我吧...(泣)

    ReplyDelete
  3. 呼,今天才看到這部片。本來先從diesel大那邊看到的介紹,然後又回來看SM大的介紹。
    我同意SM大的看法,後面的結局其實有點牽強..頗為可惜..\o/
    不過那一段安慰戲(Caleb在安慰Kyle那一段)還是忍不住倒帶看了幾遍..這種直男好友式的體貼,讓我想到另外一部片"You'll get over it裡頭也是一直支持同志主角又讓人一直掉口水的直男好朋友..又被這種情愫給蠱惑了..(嘆)

    ReplyDelete
  4. 呵呵,關於【You'll get over it】,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是那個帥氣的直男好友,可惜真實世界裡的直男都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東西...(煙)

    至於【Eating Out】喔,它的續集已經拍完了喔,可惜這一次演員稍有變動,不見可愛的Ryan Carnes,希望這次導演的故事可以講得更好~

    對了,trueselfl大你有沒有blog啊?

    ReplyDelete
  5. 我還在構想中..
    因為太多精彩的blog了(指SM)..讓我望之卻步,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好XD

    我有去看續集的官網,還是蠻重口味的,找了一堆肌肉男,主角好像變成演Kyle的那位 (還是比較喜歡他第一集穿比較隨便的造型,他的官網太無法親近了;P)

    不過eating out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以前看過的一本小圖畫書,裡頭的男主角也是喜歡一個外放,深不可測的女主角。(嗯..沒有像Tiffani那麼誇張..比較有點靈性的那種XD)

    書中最後男主角送給女主角一瓶玻璃罐,裡頭裝著糖果。女主角在未拆封前搖了一搖罐子,發出鈴鈴鐺鐺的聲音。

    女主角問:「這裡頭是什麼?」
    下一頁寫著男主角心裡的OS:
    「我突然有一種錯覺:那是我心碎裂的聲音..」

    ..這也是我遲遲未寫blog的原因,每次文字要不是就會越寫越悲情(嘆),然後看著看著又覺得太矯情了..還要改進改進..(搖頭)

    ReplyDelete
  6. NONONO....你這樣很欠打喔(挽起袖子)!

    Blog本來就是寫爽用的啦(不然你以為我在幹嘛...=.=a),不用太擔心過於耽美,或是太沈溺於某些事物上(某人還不是執著於介紹同志電影...Orz)。畢竟每個人的出發點並不相同,有的是為了當日記,有的是為了發聲音。不過想想要怎麼定位自己的blog,倒是真的需要。

    這本圖書的結尾很讚耶!記得要把它的書名翻出來喔。我可是因為你的介紹,有認真把《愛情的謎底》排進書單裡呢!

    開了blog要跟小的說啊,我要當留言版處男殺手(握拳)!

    ReplyDelete
  7. 遵命(抖)!(應該七月多會開張吧,到時還得請SM仁波切來府上加持一番)

    這本小圖書名字就叫做「錯覺」,恐怕已經絕跡了,是..八年前的書..剛剛搜尋一下網路書店也沒有它的資料XD(八年前好像也沒有網路書店),以前一個女性朋友看到噴淚,直叫我要看的一本書..(年輕時總是感情豐富嘛..聳肩)

    話說兩男一女這種主題,描述的很棒的我會推薦「收費橋」,艾登.錢伯這位作家擅長描寫青少年心態,這本喔..在描寫主角對於異性及同性朋友之間的情愫也是蠻微妙跟精彩的。(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主題在友誼啦)

    裡頭有一個場景描述亞當(男主角心中份量很重的同性朋友)緊緊的抱著主角(他只是深切的需要一個擁抱而已)。隔天他跟主角說:「我可不是同志。」主角說:「我知道。」(這對白好像在斷臂山裡頭似曾相似XD)

    我也是從這本書知道Janus這個神祉的(是本書常愛用的象徵),羅馬的門神,是出口也是入口。很像有時候的心態,要卡在中間徘徊在灰色地帶觀望..(飄盪)

    一談起書來就止不住了。(茶)

    ReplyDelete
  8. A...為什麼為什麼,我跑去國圖和全國圖目查詢,都沒有1998年出版的書,又很恰巧地叫做《錯覺》,W.H.Y~~~~

    在我這裡聊書很OK啊,只是剛好這裡放的是同志電影為大宗,並不表示我不會看閒書ㄇㄟ...(雖然看得也不多就是了)

    話說回來,我也很喜歡艾登‧錢伯斯,我覺得他很擅長抓出青少年時期的問題,然後書寫其中的矛盾與曖昧,同性間的曖昧應該算是他其中一個明顯的特徵吧?不過我剛好沒看《收費橋》。

    最近印象比較身的同志小說,應該是《陽性反應》吧,我一直很喜歡會說俏皮話,幽默又愛諷刺的作家(對喔,我都看完很久了,心得好像還沒寫耶...)。

    為什麼你每次一講書,都會害我很想抓來看...Orz

    ReplyDelete
  9. 「錯覺」這本實在是那種出一次就消逝的那種..應該算是筆記書吧..就是有一堆空白頁配上小插圖跟幾句短言這樣..應該是已經絕跡了才是..

    我比較喜歡黑暗系的小說..像「我們選擇的告別」,跟「喬凡尼的房間」。

    「喬凡尼的房間」這本當初我翻了翻覺得裡面對話好像還蠻華麗的(場景是在巴黎),有時候會講法文(當然還是有中文註解啦XD),看的時候,每幾頁就會被我標上一個好句子,黑暗度大概有四分吧(滿分五分)。屬於華麗的黑暗系..整本讀完就會有那種內心有黑暗的小房間那種象徵的感覺..

    「我們選擇的告別」是半自傳小說,寫他跟他bf的事情。蠻寫實的,不過也好苦喔..我指的是他陪他bf最後那些日子的心境,有些描述實在很動人。(愛直到成傷..嘆)

    還有一本黑暗系小說也讓我很難忘懷的就是「我心中尚未崩壞部分」。白石一文寫的力道夠深而寫實。這本跟同志無關啦,但是跟死亡、感情觀這些有很精彩的描述。(算是冷酷的黑暗系一派XD)

    好了好了,我該閉嘴了(丟鍵盤~)

    ReplyDelete
  10. 別急著走嘛!啊不然喔,你新家的blog記得開個分類可以暢談小說啊~(甜笑)

    原來《我們選擇的告別》和《喬凡尼的房間》是暗黑系的啊,我自己倒是很開心地一直看下去...^^a。不過我承認我自己對那種尖酸刻薄的比較有興趣,《美國天使》的劇本就是我最愛的代表。

    不過國內的中文同志小說(翻譯+原作)似乎不怎麼多就是了,我自己平常看最多的也不是這一類...

    ReplyDelete
  11. 嗯..Silent Monster果然不是叫假的..黑暗到發亮了嗎?

    美國天使對白的確蠻讚的
    看的時候裡頭有一句:"He's the Marlboro man!"(印象中)還搞不清楚什麼意思,然後用Google搜尋圖片,看了幾個Marlboro的廣告,才恍然大悟XD 呵呵

    不過有幾個不懂就是了,譬如說裡頭天使講話都會講"I~I~I~I"重複個幾次,這我就不懂原由為何了。

    我平常也不是專門看同志小說啦,畢竟好看的可遇不可求,總是主題再現的東西看多了也會膩..總覺得隨著年歲增長比較不容易感動了..(樹葉飄過,落淚,跌倒在地,打光..開始唱Memory)

    這本有看過嗎?「"沒有預約的旅程」這是中年女媽媽在事業,家庭等等都有成就以後,突然請個長假去了歐洲一趟尋找自我所寫的東西。嗯..我覺得中英文寫的(翻的)都很好,我兩個版本都有。

    裡頭有一段描述她在異國碰到一個日本人直弘,描述兩人精神相會,「沐浴在光芒中」,噗,那一段很印象深刻。整本也充滿了許多好句子。可以歸類在「靈魂系」的書籍吧:)

    可以推薦幾本「刻薄系」的小說代表嗎?XD

    ReplyDelete
  12. A...小的可以斗膽一問,trueselfl大您是住在哪啊?怎麼感覺你挑英文書看的機會幾乎跟中文版的一樣...(難道你是當編輯的?)

    不過年紀大了真的會有差,或許是因為這樣,你所謂心靈類的小說(像是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》那一類),每次進書局我好像都很隨便地走過那一區...>"<

    那本《沒有預約的旅程》我沒看過,不過我很喜歡博客來介紹頁面上的「我已經習慣以別人的角度,別人對我的期待來界定自己的角色」。獨立的人其實內心也會有脆弱的一面,或許,都是用這種方式來裝堅強的吧?

    旅遊類的書我只看比爾‧布萊森,因為他實在是太~賤了(笑倒),每次心情不好我都會想看他的書,而且,會因此特別想去看看他去過的地方。這..勉強算是你所謂的刻薄類吧?呵呵呵...

    ReplyDelete
  13. 婀..我住在國際小島台灣呀XD..

    因為對英文似懂非懂,所以看到很棒的書之後,想要看一下原文體會一下..可真正有完全看完的除了Before Sunrise and Before Sunset的screenplay之外,再來就是Long way round而已..(嘆:花癡才是進步的原動力)

    話說回來前幾年還在學德文時,也覺得赫曼赫塞的鄉愁很棒(跟那時的心境有關吧,現在翻起來覺得好沈重得趕快闔上),然後便跑去德國文化中心找德文版來膜拜一下..念了第一頁之後..(嘆:要能夠直接看德文原文小說要等多久呀..倒地哭泣)

    堅強喔..堅強的人很少遇見..可能我認為人一定都有脆弱的一面吧(拜容格的第二人格看法,即所謂黑暗人格)..不過幽默真的是黑暗人生的良好解藥!(對SM大比出拇指)

    SM大有沒有聽過Czars的Where the boys are?低沈溫柔的男嗓音,唱著Where the boys are的歌詞,天呀~~(第一次聽到還以為有沒有聽錯勒);為本日黑暗推薦曲:)

    ReplyDelete
  14. 笑推國際小島台灣...^^

    但是,我說trueslfl大啊,【Long way round】好像有3片DVD耶?您該不會看完電影(紀錄片?)又拼完英文小說吧?果然明星的魅力真是無法擋。

    我沒看過《鄉愁》,正確的說法是,太嚴肅的小說我是沒有慧根的~(泣),總覺得我比較適合裝瘋賣傻...>"<

    最近會找Czars的〈Where the boys are?〉來聽聽,不過呢,我最近在身邊推薦的電音專輯 - Four Tet的《Rounds》倒是意外獲得好評,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呢!

    ReplyDelete
  15. Long way round其實是個蠻勵志的紀錄片啦。剛開始看純粹是為了追星,後來算是意外發現了很多不錯的東西,然後才買他的文字版來繼續閱讀的。

    譬如說有一景是他在蒙古,借住在他人的蒙古包的時候,在日記裡頭(他們會用DV作影像日記),說到,「走過那麼多個國家,看到了那麼多種人,我發現其實我們都是相同的:需要愛人,需要被愛,需要吃很多東西,需要睡很多覺」..(應該要摘錄英文啦,手上目前沒這本,憑印象寫的)

    在競爭的環境中,心靈都會被狹隘的觀點給鎖住了,忘記人的需求其實只要那麼單純而已。痛苦的來源往往來自於自己渴求的太多,又沒發現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麼..(不過我想了好久好像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..Orz)

    呵,我想到大學時代有一次路過禪學社,可以抽籤詩,我就抽了一張,上面寫著:「心有千千結,自求自解脫,有師求師渡,無師求自渡。」..好可怕的預言詩呢..(苦笑)

    ReplyDelete
  16. I, of course, a newcomer to this blog, but the author does not agree

    ReplyDelete

Post a Comment


1.留言時可用HTML標記如 <b>, <i>, <a>。
2.沒有OpenID或是Blogger帳號但還是想聊天?選用Name/URL即可輸入常用網路暱稱和你家網址(網址可不填),或是用Anonymous匿名罵俺也是可以啦XD。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【留聲機】Simplified message board

【放映室】5 Films Contre l'Homophobie_唯有同理、接納、認識並理解,才有消弭恐同的可能

【新鮮事】Do Itailians kiss all their staight mates like this?